當地時間5月1日,泰國公共衛生部...... [詳情]
繪圖:劉陽
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周珊 尹茜
(資料圖片)
5分鐘一道菜,8分鐘做個湯……近日,以“快”為主的預制菜,成為不少人餐桌上的新寵。在節約時間的同時,還能讓廚房新手們也有機會體驗一把做“大廚”的優越感,它的出現讓很多人大為歡喜,隨著預制菜的爆火,也有人提出疑問:“長期食用預制菜是否存在健康隱患?”
5月3日,武漢專家提醒,選擇預制菜不僅要關注菜品本身的食品安全,同時還應關注預制菜所含的營養成分,合理搭配菜品種類,避免因預制菜營養搭配不均衡引起的健康問題。
便捷的預制菜成了食客“新寵”
家住武昌的白領黃女士是個“起床困難戶”。因為賴床,早餐總拿面包、牛奶對付,能在有限時間內吃頓正經早餐曾是黃女士的心愿。
近一年來,她的早飯食譜添了幾個新品種:餡料甜糯的奶黃包、口感酥脆的手抓餅、鮮香濃稠的皮蛋瘦肉粥……這多虧了她買來的早餐半成品。黃女士說:“商家提前完成了這些食物的大部分制作步驟,我只需放進鍋里蒸一蒸、煎一煎或直接用開水沖泡,就能吃上熱氣騰騰的早餐,方便不少!”
黃女士購買的半成品,是預制菜的一種。由于烹飪耗時少、操作簡單、餐后收尾打掃方便等優勢,預制菜更能迎合快節奏下無暇下廚的年輕消費群體,很多帶娃家庭也傾向于用預制菜解決沒時間給孩子做飯的問題。
各式各樣的預制菜不僅在網上熱銷,線下的大型超市也隨處可見預制菜的身影。記者探訪發現,不少超市都設有預制菜專區,有川菜、閩菜、淮揚菜等多個菜系,涵蓋主食、熱菜、涼菜、甜點、湯類等各種類別,另外一些飯店餐館也在店內明顯位置擺放預制菜,供顧客選擇。
冷凍保存和二次加熱會影響口感
長江航運總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何艷介紹,“預制菜”是以一種或多種農產品為主要原料,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,經預加工和預烹調制成,并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?!邦A制菜”分為即食、即熱、即烹、即配四大類。
何艷表示,預制菜雖然免去了買菜、洗菜、切菜等程序,減少了準備食物和烹調的時間和精力,但對于家庭來講,如果預制菜成為了每日三餐的主要選擇,會缺少完整的烹調儀式感。另一方面,“預制菜”是根據大多數人的口味、喜好預制好的,不能實現口味私人化,且大多數預制菜為葷食,即便有蔬菜,常見的都是胡蘿卜、豌豆、筍、土豆等儲存時間長又不易變色的蔬菜,缺乏綠葉菜。
何艷指出,預制菜在口感上也不如新鮮的菜肴,這是因為“預制菜”原料已被加熱處理過一次了,而食客買到手后還要經過二次加熱,口感上都會受到一定影響。同時,由于很多預制菜都是經過冷凍保存的,在冷凍的過程中水分凝結的冰晶也會改變食物的口感。
選購時注意合理搭配均衡營養
武漢市普仁醫院營養科主任周鋒表示,長期食用不合理搭配的預制菜還可能會帶來各種健康問題,如長期進食腌制的預制菜會增加胃癌的風險;長期進食油炸預制菜會導致肥胖、脂肪肝等各種代謝性疾病風險。
對于時間緊張的上班族來說,預制菜確實是工作時填飽肚子的選擇,如果不得不經常吃預制菜,應該如何均衡營養,兼顧吃飽和營養呢?周鋒提醒,在選用時,不僅要注意預制菜本身的食品安全,還應保證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油脂、維生素、礦物質及纖維素的均衡搭配。不僅要參考預制菜的營養成分表,注意宏量營養素的補給,同時還應注意預制菜中各種維生素、微量元素及膳食纖維的供給,合理搭配預制菜種類,避免因營養搭配不均衡引起的健康問題。
何艷建議,選購預制菜時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:選購時盡量選擇有肉有菜的菜肴,特別是有綠葉菜的;盡量避免點溜肉段、水煮魚片、水煮肉片、鍋包肉、干煸豆角等“油鹽重災區”的菜肴;自行搭配些方便的蔬菜,比如生菜、黃瓜、西紅柿、紫甘藍、胡蘿卜,這些都可以清洗干凈后直接生吃;還可以用烤紅薯、煮玉米、燕麥片做一部分主食,增加粗糧攝入。如果購買帶包裝的預制菜,要注意營養成分表上的脂肪和鈉含量,選擇二者含量相對低一點的。每餐將脂肪控制在10克以內,鈉控制在800毫克以內。
標簽: